《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两个关键,系统设计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10个方面27项任务,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建设、以质图强的新阶段。当前,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办学方向、办学格局、育人机制、价值追求、舆论导向等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现实意义看,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既是教育、也是经济、更是民生。在我国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构建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意义重大。
(二)落细落小职教20条的重要载体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职教20条印发后,国家密集出台“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型企业、职教集团、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教育部会同山东、甘肃、江西、江苏等省份陆续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如何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阶段,定好总目标、踢好“头三脚”、谋好新长效,成为职业教育战线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个关键节点,国家启动实施《行动计划》,将其作为落实职教20条和谋划“十四五”发展的桥梁和载体,对各项改革任务进行再分解、再部署,引导职业教育战线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向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要效益。
(三)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挑战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生源多样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等诸多现实挑战。从国内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并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特别是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实施以来,职业学校生源类型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如何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教育服务,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部挑战。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的转变正加速我国优质产能“走出去”,伴随产业变迁与转移进程,职业教育必须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培养符合其用人标准的本土化人才。职业教育如何融入世界职教话语体系,梳理“中国经验”,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中国方案”,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职教品牌,是全球化发展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外部挑战。
(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3期)
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