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9日,「科技教育·创享未来——第七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办。在本届创新周开幕大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以《深化“三教改革”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曾天山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融合,一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二是强调五育并举,三是大中小学一体化,四是实施“三全”教育,共同在育人上发力。职业教育深化“三教改革”,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也是落实在德技并修综合育人上。
在演讲中,曾天山特别强调,2021年4月12日至13日,经中央批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对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曾天山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八个字非常关键。“前途广阔”是针对未来发展,是讲新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职业教育旺盛需求的功能定位。“大有可为”是讲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要把“可为”的殷切期望变成“作为”的生动实践,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关于类型教育的认识从理念到理论,从概念到实践,可以说是突破性的。职业教育具有技能教育的特点,它的起点是岗位(群)核心技能,核心是课程质量,标杆是大赛激励,评价是行业企业证书,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大会从逻辑起点、发展路径和关键改革、发展重点、发展要求、战略价值都做了系统阐述。
曾天山特别关注职业教育大会的七大亮点:
1、强化类型教育定位(技能教育);
2、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3、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启技能型社会建设;
4、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5、深化“三教改革”,积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6、支持国有企业和头部企业独立办学;
7、新增教育经费投入职业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是全面把握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曾天山表示,现在是教育资源“供过于求”的时代,人民群众理性选择优质特色教育,教育质量是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提质培优是大势所趋。
一体化设计从中、专、本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中职基础地位,发挥专科主力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不仅需要国有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办学,也鼓励和支持它们独立办学。
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不断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改革,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及时融入教学,改造提升相应专业课程的技术含量,形成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关系。
切实增大对职教投入,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的多元教学模式,广泛应用虚拟仿真试验等信息化技术,扩大实习实训机会,有效降低实习成本。
人口普查表明,我国现有2亿多大学学历人口,每年培养毕业900多万大学生,已经跨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当前社会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技工荒与高技能人才缺乏并存的问题,反映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必要。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重点是启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现在主要任务是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就业结构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转型、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层次,职普融通,手脑并用,更是立足类型,强化实操技能。
职业教育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守信的契约精神,需要德技并修,五育并举。提高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要求,不仅是为了学生考试升学,而是要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做人、为人,把生产产品和服务人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匠心、匠艺、匠品。
一些地方和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形成的主要模式包括:二元融通(岗课)、三元融通(岗课证、岗课赛)、四元融通(岗课赛证)。各地也做了不少探索,很多都做到了二元融通、三元融通、甚至四元融通。比方说“岗课”融通已经成为了这些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大赛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形成为“校赛为基础、省赛做选拔、国赛是顶尖”的良好格局。曾天山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了几所国内实践成绩突出的职业教育院校的案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推进“岗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职院1000多名在校生通过华为企业认证,其中超过8%的2018届毕业生通过HCIE认证,华为在粤产业链企业成为深职院的用人大户。该校的招生分数甚至超过当地一些普通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龙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门成立职业资格证书研究中心,在率先进行“1”和“X”有机衔接。同时引进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包含Web前端开发初级认证教学资源的虚拟实训室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与东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中级教学资源,并引入题库与考核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模拟练习与实操的效率和效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推进“岗课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大赛中频传捷报。自2008年办赛以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获奖数为187项,排名第一。
山东职业学院
依据新华三数据通信、安全等方向认证课程的最新行业认证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所涉及的技能点、新技术融入课程标准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四元融通模式。
如何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的综合育人?曾天山在会上解释到,首先要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型,所谓的“岗”就是岗位(群)的核心技能,这是技能教学的标准和从业方向,“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示范和标杆,“证”是行业企业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认可。
其次,推进岗位标准和专业标准相衔接,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落到微观实处。“岗课赛证”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合作,共同收益,这才是真正落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最后,曾天山提到,要在提高学历层次和强化实践教学之间实现平衡,加快职普融通和理实一体化,对双师型教师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按照部党组关于“赛出新机制,赛出高水平”的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了改革,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还原真实情景、体现完整任务、考察综合能力、突出应变能力、检验环保安全素养。丰富了题库,增加了难度,70%是公开的,30%是不公开的,提高了德技并修、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要求。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区分度才能分清差距,既检验了各地各校的教学成果,也发挥了高端引领示范作用,明确了改进方向,真正做到课赛融通,以赛促改。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