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心灵对话】与德育专家涂涂老师面对面(22-24)

2016-04-03 09:37 涂俊礼 次阅读

[编者按] 《跟着涂涂学带班》专栏作者涂俊礼走向全国巡讲以来,受到来自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的广泛关注 。听了他的讲座,许多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不少困惑和问题。对此,涂涂老师进行了一一解答。为了帮助更多的班主任更好地理解、体悟他的带班理念,从今天起,涂涂老师德育工作室开辟“心灵对话”专栏,刊登他与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实录,敬请关注。


【今日提纲】

22、班里学生有谈恋爱现象,该如何引导?

23、职高班主任和普高班主任有何不同?

24、问:学生背着班主任又建一个群,该怎么处理?


22、班里学生有谈恋爱现象,该如何引导?

问:现在班里学生有谈恋爱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比较出格的行为。这种情况该如何引导?

答:学生到了这个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很正常。有人说,到了这个年龄,如果对异性还没有感觉,要么是心理有问题,要么是思想有问题。这话虽然有些绝对,却也有一定道理。假如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会与异性交往,也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有一位年轻老师很苦恼,说,“现在我对老爸老妈已经彻底无语了!小学他们不让谈恋爱,初中不让谈恋爱,高中也不让谈恋爱,我都能理解。到了大学,每次打电话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谈恋爱啊,要以学业为主。谁知我这刚一毕业,口风马上变了,24岁一定要结婚!这提速也太快了,都赶上高铁了。我就想知道,我和谁结婚?这不,现在是天天逼着我相亲!我都要疯了!”

中国像这样的家长还不少。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样样都得经历。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干涉,有时候只能凭空增加神秘感。有时候,越是神秘的东西,就越是让人牵挂。很多人都是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手。

电影《港囧》主人公徐来的故事就十分典型,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以致对身边的幸福都视而不见。庆幸的是,编剧安排的结局还算不坏。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事并不是都有好结局的。

我在南校区时,带的都是三年级学生,年龄大的二十多,年龄小的也十七八了。有一次,在浏览朋友圈时,发现一个男生在秀恩爱。他来我办公室找我的时候,不经意间,我问起这事。他说老师,我这个恋爱是这么回事那个女生宿舍里几个同学觉得这个女生跟我挺适合然后她们几个就使劲把我们俩往一块搓合。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不占的话不是傻子吗?我们就这样好上了。”这是第一种情况,有些学生的之间所谓的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爱情不爱情的。还是这个男孩,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从他的朋友圈隐约感觉到,他的“爱情”已经寿终正寝。

还有两个同学互有好感平时走的就近了一些。在有些学生眼里,这两个人好像在谈恋爱。本来两人都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谈恋爱这个概念。同学们这一贴标签不要紧,反而提醒了他们。结果两个人倒真的像模像样地谈了起来。这是第二种情况。我问过其中原委,说,“老师,我今年已经20了,在我们老家,像我这么大的都已经结婚,有的甚至都有孩子了。当时我们俩就是觉得对脾气,彼此合得来,也没想着要谈恋爱,后来同学们一提醒,觉得彼此还不错,就走到一起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儿子回家对他妈妈说,“妈妈,整理书包时我发现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谁放的?不知道。我还听到有人传我和某某某绯闻。”听到这些话,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反应呢?是不是马上如临大敌般粗暴警告不能早恋?或者置若罔闻置之不理呢?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当时这个妈妈的反应是,“儿子,不错呀!有女孩子喜欢了,长大了,成男子汉了!”

见妈妈高兴,他也笑了,说,“有人喜欢,说明咱优秀啊!”

“对呀,学习又好,人称学霸,长的又帅,人称男神,当然优秀了。只有优秀的人才有人喜欢的。”妈妈顺着他的话茬往下聊,“那个绯闻女孩怎么样?”

“座位在一起,说话挺谈得来的,但她学习太差,打算带带她,拉她一把。”

“好啊,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现在才高一,只要努力,一切还来得及。”

下一个周末回来时,在不经意间,妈妈又问,“儿子,现在那个女孩学习怎么样?”

“她成绩太差,正帮她补习。”

“很好,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复习巩固的过程,只是不要影响了自己继续向前冲。”我对他的做法进行肯定。

后来的几个周末说到这个事,儿子很坦然说,“不管她了,成绩那么差,还不想下功夫学,怎么可能考好?”妈妈笑了,“这话怎么听都像是老师批评学生的话。”

“学霸的世界学渣永远不懂,算了,她放弃了我也放弃了。”儿子一脸平静。

“儿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别人愿意学,咱能帮就帮。如果人家实在不愿学,那咱也尽力了,于心无愧就行。咱自己优秀了,一定会有优秀的女孩喜欢。只有咱自己优秀了,咱才会有机会选择更优秀的女孩。俗话说的门当户对,不仅是指经济社会地位的对等,更重要的是处理问题时价值观方面的对等。根据你的成绩看你将来上个一本估计没问题。我和你爸爸都是本科毕业,我对将来儿媳妇的要求只有一条,她得是本科以上学历,将来才能走进咱们的生活啊。”儿子对妈妈的说法频频点头。

事实上,作为老师和家长,面对学生中出现的情感波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疏而不是堵。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作为女孩子,要学会自尊自爱;作为男孩子,要学会责任担当。亲密程度应该与恋爱的交往阶段成正比。恋爱关系进展太快不仅会降低欣赏对方的能力,也会降低自己的吸引力。珍贵的“人参果”只能给那些通过自己的安全性测验、渐渐赢得信任的人。

23、职高班主任和普高班主任有何不同?

问:我们职教中心里面有普高学生,也有职高学生。所以,班主任也不固定,有时候担任普高班班主任,有时候担任职高班班主任。请问,职教班主任和普高班主任有什么不同没有?

答:职教班主任和普教班主任,我认为原则上没有区别,都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主要目标

就从短期目标来言,普通教育关注是高考成绩,职业教育关注的是就业。

普教班主任关注高考,追求成绩为王你成绩好了,就是班主任带的好,出了多少个清华多少个北大等,这是目标。所以说有的班主任就把一切都围绕这一个指挥棒做了。高考成绩要关注,学习成绩好也值得鼓励,但假如道德修养方面不关注,那就不是爱学生,而是害他。林森浩的成绩不能说不好,但最后却走上了绝路。同样我们也不能说他是健康的

职教班主任关注就业,那就能力本位。自己班里的孩子,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各大单位争着要,这就是老师的收获。但假如不关注学生品质的培养,就业了也可能被辞退。

因此,我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最后殊途同归,都是成人的教育,班主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就学习而言,无论是普教,还是职教,班主任培养学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而言就知道学习了,成绩的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讲一个故事。上了高中以后,爸爸问儿子,“三年很快,就要参加高考,高考的专业是要和未来的职业挂钩的。人最幸运的就是,兴趣爱好和赚钱养联系在一起。说说你喜欢啥,将来想干啥?”

儿子说,“我喜欢生物。”

爸爸,“好,喜欢生物这是个好事。我们来分析分析,学生物可以干什么呢?应该可以做很多事情,当老师、进企业、搞研究等,都行。”

儿子说,“我不喜欢当老师,搞研究还可以。”

“搞生物研发生物制药,很了不起。先不说社会价值, 就是工资收入就高的很。但你要搞生物研发,最起码得博士。达不到博士水平,很难搞生物研发。要读博士,现在最起码得上个本科,语文、数学、外语就得好好学,不然你考不上。”

您看,孩子的目标一旦确定,他自己往这个方向去努力目标解决了,动力也就解决了。后来,儿子把目标定为北航,爸爸调侃说,“北航不北航的有啥,爸爸妈妈本科都是河南大学,你考上河大就可以了。”

您猜,他怎么说?“这是什么道理?爸爸妈妈是河大毕业,儿子只能上河大,为啥就不能比你们强一些呢?”这话应该当爸爸妈妈说的,却被儿子说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目标已明,儿子在学习上特别下劲。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起来做题。爸爸听说后,提醒他,“白天还要学习,晚上是休息时间,最好不要这时候起来,影响身体健康且不说,关键是你还影响寝室其他同学休息。”

想这位爸爸一样,班主任也要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帮助孩子明确目标,规划人生,孩子们自然好管。就这一点而言,普教和职教也没有区别。

 24、问:学生背着班主任又建一个群,该怎么处理?

问:为了便于班级管理,我建了一个群,平时有事也在这个群进行通知。近几天发现有学生退群,据说背着我又建一个群,我该怎么处理?

答: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作为老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师生关系定位。有的班主任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为猫鼠关系把自己当成猫,就想着抓老鼠。那学生就会时刻注意提防您,防止被您抓住。他另建群要的是自由,或许这就是目的。

所以,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源似乎还在班主任这里。请您回忆一下,是不是您把群当成监控学生言行的工具?您有没有在群里专门抓学生的某些不当言行,然后进行公开批评?

旁:就抓过一次。

答:抓过一次就够了。一次,以后抓不住了,因为他不说了。像这种另建群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他敢作敢为,不加掩饰,是真性情。发现了以后,我们班主任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关注并教育他。

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还有一种情况比较严重。他发现班主任利用群或者空间、朋友圈收集“罪证”以后,就把自己严密地保护起来。不仅在群里不说脏话,在班主任面前更不说。与同学在一起,脏话连篇,在班主任面前却装“乖宝宝”,这是典型的“双面人”。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双面人”。

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哪怕展现的这个自我有些不恰当,但毕竟是真实的。由于认知不到位引发的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角度、立场不同引发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推己及人,从而改变自己;由于家庭教育、父母影响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有策略地家校沟通,帮助家长认识问题,从而釜底抽薪,解决孩子的问题。

面多学生已经另建群这种现象,我的建议是首先不要大惊小怪。一方面可以装作不知道,任其自生自灭。另一方面要调整心态,甚至还可以在班里半开玩笑地说,“听说咱们还有一个群,我也想申请加入,你们可不能丢下我”听到您这么开玩笑,大家或许就接受了您。

当然,您也可以在班里提议把您建的群解散了,让同学们都去加入那个群。以后班里有事,就都在那个群里说。

我相信,同学们是不会同意您解散您建的群的,您也不需要真的主动加入同学另建的群。当然,同学主动邀请您,您也不要拒绝。

班级管理的相关通知,您还依旧在原来您建的这个群里发布。尤其是像我这样把班级管理建在群上的,学生请假和每日考核都在群里,无论任何人都离不开这个群。总有一天,走了的同学,他会自己回来的。当然,为了面子上好看,他会请要好的同学邀请他。

还有一点,努力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为“亦师、亦父、亦友、亦生”。下一次,当学生再说某些话题的时候,不该参与的时候别参与,静观其变。看热闹就行。毕竟,我们都曾经年轻过,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断犯错误病改正错误的过程。

如果哪个话题您自己也有想法,您可以表达您对同学的支持。大家一看老师也喜欢,感情上来说,它就拉近了。



涂涂老师简介:

        涂俊礼,昵称“涂涂”,197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德育高级讲师,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思政专业,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历任学生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党办主任、南校区负责人,现为郑州市卫生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曾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


培训资讯
培训动态
友情链接
© 2015-2021 北京炎培教育科技研究院|职教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