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跟着涂涂学带班】(3)扫除心灵的阴霾

2016-04-03 10:32 涂俊礼 次阅读

[编者按]  青春期学生难管,职业院校学生甚之,因此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在一所职业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叫“涂涂”的老师,却把班主任当事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以“亦师,亦父,亦友,亦生”为角色定位,以爱心和智慧管理班级,以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为价值旨归,方法朴实有效,深受学生好评 。


阳光心态 向好处看
扫除心灵的阴霾

 

      一个网名叫“傻子”的同学来请假,理由是脸上过敏。“到我跟前来,让老师看看。”“老师,你怎么不相信人呢?!”“我怎么就不相信人啦?这我就得批评你啦!遇到事情,你为什么就不能把老师首先往好处想呢?老师为什么就不能是关心你呢?!”

“不要以自己的怀疑,认定他人的思想,不要猜疑他人,否则只会影响彼此间的情谊。相信永远比怀疑多一次机会!即使你觉得有的人真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心里很难过,也请你首先把人往好处想,为什么就不可能是她(他)迫不得已或者是无意为之呢?”

有一个故事讲得非常好。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莱的那位服务员,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放在椅子的皮包上。

我本能地跳了起来。可是,还没等我发作,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服务员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

服务员如受惊的小鸟,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

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事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

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当天晚上,回到家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她妈妈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再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

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却选择当服务员来体验生活。

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

“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

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个字的责备都没有!

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

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女儿,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

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原谅他人,就是放过自己。青春期学生由于心智、情感发展的不成熟性,及时常常因为小事而心情郁闷。班主任用心倾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不仅可以避免其心灵上的孤立无援,还可以引导他们调整自我,树立阳光心态,从而扫除心灵的阴霾,活出青春的风采。

“今天上午我哭了,第一次当着她们的面哭,我实在忍不住了。老班,为了友情,我都不想在卫校呆着了。我感觉友谊是种奇怪的东西,我驾驭不了。”“我不是好人”晚上10:34发信息给我。

“别这么想,请你抽空来我办公室找我一趟吧,我们一起分析分析,怎么样?”

第二天上午,她和同学“团子”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和“团子”、“时过境迁”是好朋友,有一次一块出去,她想去超市买东西,“时过境迁”不想去,她就和“团子”一起去了,说“那你在这等我们一会吧。”没想到,回来时“时过境迁”已经回去了。后来,“时过境迁”就不太爱搭理她们了,心里很是苦恼。

“这首先说明,你们很在乎‘时过境迁’与你们的友谊,否则你们也不会苦恼。有没有可能,本身就不是你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她有什么其他情况心里不高兴呢?我觉得,这时候也许她正需要你们的帮助。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外向,比如你们,心里有什么愿意说出来,你们要不说给老师听,老师也没办法帮你们分析。也有的人内向,她不愿意说出来,比如你们的朋友“时过境迁”。这时候,作为朋友,建议你们主动帮助她,站在善意的立场上主动伸出手,帮助她排忧就难。现在看来,你们本身似乎没有做错什么,如果因此而纠结,那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我个人认为非常不应该。当然,‘时过境迁’有话也应该说出来,毕竟你们还是好朋友吗!”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如果我欠你五块钱,请你告诉我》。故事是这样讲的:

一位影视界的朋友录影完毕,打无线电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两百元给司机,司机默默地收了。以台北市的计费标准,表上加十五元等于车费,她稍微等了一下,以为司机会找五元给她,但司机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开车门下车了。关上车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无线电车的,按规矩需再加叫车费十元,是她还欠司机五元才对。于是她又敲敲前车窗,赶紧把五元再递给司机。司机冷冷地摇下前车窗来,说:“哼,亏你想到了,不然我还以为,连你这样一个名人,也想贪我五块钱的小便宜!”虽然误会是化解了,但我这个朋友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说:“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我少给了他五元呢?”

就像那位司机一样,有些时候,我们无声地忍耐着某个人的作为,而在事实上,我们的沉默反而是误解了那个无辜的人,让他(她)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我们。我们心里既然这样不舒服,为什么不说出口呢?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种‘五块钱’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的朋友情谊、爱情品质、人际关系,甚至人的情感。婆婆嫌媳妇洗碗不干净,怕变成坏婆婆,隐忍不说,自行把媳妇洗过的碗再洗一遍,媳妇看到后当然老大不高兴。媳妇觉得婆婆的菜不顺口,硬把每顿饭都揽来自己做,背地里却又感到自己好委屈。同学之间也一样,我们虽然喜欢帮助人,但别人常常因为搞不清楚我们帮助人的尺度,而提出我们认为过分的要求。我们不说话,默默地做了,却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在别的同学面前对她(他)表示不屑,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忍了就忘了,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我们想息事宁人,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却在无意间以成见伤害了彼此的关系,或无辜者的名誉。

周三上午11:29 ,“顺其自然”在空间发了个动态,“给‘承诺’做的午饭,厨艺不赖,好吃不?”看到这,我心想,上课时间,说是请假去输液了,这么高调!12:33,“顺其自然”又发表说说,“连着输了六天好不容易熬完了,‘承诺’又生病了,又要连着几天,好想上课呀!”三分钟后,一个同学发表评论进行质疑,“你们还会有想上课的心吗?”替我把想说的话给说了。

作为走读生,输完液回家自己做饭自己吃,很正常。如果我看到后马上批评她们,可能委屈了她们,因为她们也想回来上课,只不过输液的地方离家近,离学校远。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时间通过空间、朋友圈了解学生动态,不是要去抓同学们的小辫,借此来寻找批评素材的。否则,大家在空间上、朋友圈就什么也不会说了,甚至会将我屏蔽。

面对青春期学生,班主任同样需要阳光心态。静观事态发展,必要时再伸手干预,也许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

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一样。


培训资讯
培训动态
友情链接
© 2015-2021 北京炎培教育科技研究院|职教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