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春期学生难管,职业院校学生甚之,因此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在一所职业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叫“涂涂”的老师,却把班主任当事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以“亦师,亦父,亦友,亦生”为角色定位,以爱心和智慧管理班级,以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为价值旨归,方法朴实有效,深受学生好评。因锐取智慧教育暂停推送,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启用“涂涂老师德育工作室”微信公共平台,继续刊登“跟着涂涂老师学带班”专栏,敬请关注。
变换角色 立德树人
亦师 亦父 亦友 亦生
“涂校长,刚才有一个男同志开车进校门。我拦住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是老师,是来南校区搞调查的。我给您汇报一下。”由于处理学生矛盾耽搁了一点时间,回家有些晚。路上,保安Y老师打来电话。
“我没有听说有老师要来搞什么调查啊!今天7点多上晚自习时,有学生闹矛盾,不会是有人假借老师的名义来找事的吧?请您赶紧跟过去,找到他。绝对不能让学生受到伤害。”
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学生之间偶尔发生点小摩擦,闹点小矛盾,甚至是打一架都是正常的。但绝对不可以出现矛盾一方,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把矛盾的另一方给打了。否则,我们给任何人都无法交代。
“那个人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是医教室的W主任,您放心吧。Yh老师也正好在,请她给您说。”电话再次响起。
“涂主任,是W主任趁着晚自习,来南校区对教师进行民主测评的。学生矛盾已经处理好了,没有异常情况,您不用担心。”正好Yh老师班主任值班,我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几天后一个早晨,Y老师叫住了我。“涂校长,刚才Yh老师我们俩聊了一会。发现她对您的工作特别支持!她给我交代,南校区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得打起精神,严格管理,不能出事。一旦出事,涂主任这三个月就白干了。”
“Yh老师人很敬业,我刚参加工作时,当时纪委刘书记就对我说,‘Yh科长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别的不说,你如果能坚持像她那样做,你将来也会非常成功。’”参加工作19年来,我一直都拿她做榜样。
“Yh老师告诉我,那天晚上W主任测评结束后,她趁W主任的车回家,聊了一路。W主任说,来南校区测评的路上,他还有些担心。他没有提前打招呼,就直接来南校区了,而且来的还有些晚,万一晚自习学生不在班里,这一趟就白来了。没有想到,一直到晚上9点放学,学生们都还在认真学习,比校本部的晚自习质量强多了。她说,当初,学校决定让您来南校区主持工作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您。 毕竟您过去一直是做党务工作的,南校区涉及到的人和事太多,您都没做过。大家都没有想到, 短短三个月,您竟然能把这个烂摊子收拾的这么好。 ”Y老师向我转述了W主任和Hh总会计师对我的肯定。
“南校区的成绩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没有校领导的支持授权,没有各科室的帮助关心,没有南校区咱们这些同事的操心负责,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面对来自同事的认可,头脑得保持清醒。
“我看南校区这些学生挺认您的!我经常给学生们在一起聊天,聊起您时,感觉大家都跟您很亲。有个叫‘似水无痕’的男生给我说,‘涂老师,那就是我们的涂涂爸爸。’”Y老师是保安队长兼男寝生活老师,很有学生缘。
“Y老师,我看学生也挺认您的!这一说要搬回校本部,好多学生都问我,Y老师回不回去。”的确,在学生面前,Y老师的做法可圈可点。他是“老师”,学生有了违反学校纪律的情况,他坚决纠正,并及时提醒我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预防警示;又是“家长”,生活中处处为学生着想,为保证学生正常生活,他主动承担起开水管理任务,每天早起晚睡。除此之外,他还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有了心里话,都愿意给他说。在南校区,Y老师完美地诠释了一个老师的多重角色担当。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文化中,师的内涵极其丰富,没有多重角色意识难以胜任。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师成了一种职业。有的人专门以师为生。当然,也有人仅仅把当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晋时魏昭感慨,“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后汉纪·灵帝纪》)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古人云,“太上有立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对老师来说,教书也好,管理也好,服务也罢,都是途径,“立德树人”才是终极目的。为此,老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涌动,老师、学生都深受影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们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学校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当代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强烈,崇尚追求自我,不喜欢被灌输说教。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适时变换角色,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确保教育取得实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最多,其“立德树人”的任务也最重。为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在角色定位中,“老师”,“家长”,“朋友”一样都不能少。
平安夜,一个叫“奢望”的学生给我qq发来信息。 “以前班里同学请假,老师说,‘如果你真需要请假,让家长给我打个电话怎么啦?班里一百多人,我能记得几个?我对你们没有意见,又不会告你们的状,我们要彼此信任。’可是,老师,我昨晚真的生病了,我爸给班主任打电话帮我请假,班主任却一再怀疑我爸的身份。说我成绩不好,生病打针也可能是在说谎。说的我爸很伤心,今天我给他打电话都没接。”
“就算我成绩不好,但至少我做到了问心无愧,而且我也知道问题在哪。没想到班主任的疑心那么大,假如我昨晚真的是骗他,他说什么我都不会在乎。但我是真生病,她却在怀疑我父亲的身份,这样谁又能信服她。孩子出门在外,哪个家长不是担心的要命?就算学生表现再不好,对学生意见再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吧?”
“我爸爸今年都50岁了,在家里省吃俭用,爬高上低,只为把我供出头。以前上初中时,我没少让他操心,自从来到郑州,我一向报喜不报忧。这两年多,在卫校,班里老师对我评价都很好,学生会、团委我也参加过,各种证书也拿过。以前他给我们老师打电话,都说他有一个省心的闺女,他听了也非常开心,说也不枉他那样拼命。可是,昨晚班主任的一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希望破灭了!班主任说的话影响力太大,纵使我解释也没有用。”“奢望”的留言一连好几屏,屏屏都充满了对班主任的不满意。
毫无疑问,留言中的班主任称得上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应该对请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事实证明,这种严格也十分必要。因为确实有学生在请假中想方设法骗老师。然而,因为一个学生骗了老师,而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似乎也有失偏颇。
“老师,我想请两天假。”早读时间,学生“后会无期”来找我请假。
“请假的理由是什么?”
“心情不好,我和寝室的同学都闹翻了。”
我没有批她的假。作为“老师”,她不符合请假条件。再说,她与寝室同学之间的矛盾,也没有严重到打架等违纪的地步,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作为“家长”,我必须开导开导她,不能看着她这样不开心。
“早上我看了你的空间说说,@了那么多人,都要绝交啊?!具体什么情况,能给我说说吗?”
“我可瞌睡,寝室里她们几个一直在闹。我有点生气,就在她们瞌睡时,我故意大声打电话,不让她们睡,让她们也体验一下想睡睡不成的滋味。就这样,我们吵了起来。”
“我在空间里曾经发过一篇《阳光心态,向好处看》,我建议你认真看看。闹翻了,你们几个开心不开心?”
“不开心。”
“既然不开心,为什么不和好呢?”
“我说了那么多绝情的话,她们是不会原谅我的。”
“我觉得只要你诚恳道歉,她们会原谅你的。闹矛盾大家都不开心,说不定她们也想与你和好呢。再者说,我觉得,这件事主要责任在你。你想想,刚开始,她们几个耽误你休息,是无心的,只不过是玩的有点嗨,没有顾上你的感受。但你最后影响她们,却是故意的。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当天下午5点左右,“后会无期”给我留言。“老师,我向她们道歉了。她们说,今天早上都觉得昨天晚上错了,当时在气头上,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先认错。其实我道歉的时候,也在面子与友谊之间挣扎。毕竟面子买不了这么多年的友谊,我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耍,在一起生活,如同亲姐妹样。”看得出来,她们和好了。
我们的学生正直青春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面对强制约束有一种本能的抵制。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班主任不可以不作“老师”,管理不严,或者打着自我管理的旗号放任自流,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若再板起面孔幻想重拾“师道尊严”的古训,恐怕也只能是费心费力,却处处碰壁,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把树叶烧烧还觉得郑州的雾霾天气不够多?你作为老师就是这样教学生为环境做贡献的吗?该郑州雾霾多。”进入秋天之后,突然一个叫“止于终老”的学生在对口升学班群里@了我。为了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方便大家及时找到我,我的QQ24小时在线。
“是什么情况,让这个学生在群里指名道姓地批评我?树叶烧烧,是不是大扫除出了问题。”我拉开窗户,发现校园里打扫清洁区的学生正在焚烧树叶。
焚烧树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做法确实不太妥当。这个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值得肯定和表扬。尽管不是我让这样做的,但他把责任算到我头上,也没有错。作为南校区的负责人,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出了问题,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肯定是我。尽管如此,面对他的挑衅性语言,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我不能直接在群里批评他,他不顾及我的感受,我却不能不顾及他的感受。
有的老师当众公开严厉批评学生,丝毫不顾及学生的面子。这样做的后果是,有的学生可能会表面屈服,但口服心不服。有的学生,可能会当众和老师对着干,最后让事情无法收场。
“你怎么知道是我教的?明显是诽谤!”我做出回应。为了缓和我说话的语气,还搭载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我是生活部副部长,这是我工作的过失。中午我从班里出来,也看到了树叶很多。这是有史以来树叶最多的一次,我没能给大家想到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对不起!今天的事情我道歉,是我考虑不周,工作没有做到位。我和生活部成员会尽快给大家想个完美的解决办法。”看到我们的对话,生活部副部长“咎由自取”马上在群里发言。
“老师,对不起,我确实不知道,以为是您的指示呢!”看到生活部副部长的解释,“止于终老”在群里向我道歉。
“没事,都是误会,涂老师不会在意的!”看到“咎由自取”代我做了回复,我继续潜水。
事情过去了十天左右,“止于终老”到办公室找我请假。事情办完之后,我们聊起了那天烧树叶的事。
“老师,那天的事是我误会了您,您别往心上去!”“止于终老”一脸诚恳。
“首先声明一点,我今天重提这事,不是为了批评你。现在我不是你的老师,我换个身份,我们作为朋友来聊一聊,看究竟哪一点你处理的不到位。”
“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究竟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吵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路面有些窄,有个人开车停在前面,挡住了路。一个人下车说,‘你这人会不会开车?咋停的车?好狗不挡路,马上开走!不开走,车给你砸了。’假如你是这个司机,你会怎么回应?会不会给他吵起来,甚至打起来?”
“假如人家是这样说的,‘师傅,您的车挡住路了,我有急事,能不能麻烦您把车往旁边挪一挪,让我过一下?’满脸笑容,态度诚恳。假如你是司机,这种情况下,你心里舒服不舒服?会不会给他挪车?”
“你刚才说,误会了我。假如你没有误会我,就是我让烧的。难道就应该在群里那样说吗?那样说,能表现出你解决问题的态度吗?假如没有友善的态度,我相信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弄糟。”
“恰当的做法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应该当面说,不想当面说的话,就打个电话,或者QQ留言,发个短信也行。假如我们想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或者想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就要用别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你说是不是?”
“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应该肯定,但方式方法值得商榷,你当时这么做,我心里很不舒服。但我作为老师,假如当时在群里批评你,估计你心里也不会好受吧?现在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把事情也说开了,是不是要好一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想实现完美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朋友”。“亦师,亦父(或亦母,亦兄,亦姐),亦友”,应该成为负责任、有担当的班主任老师的最新角色定位。
其实,仅仅说这三种角色,并不全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班主任老师还要认真当“学生”,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甚至还要不耻下问,同时向学生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老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唯一性正在消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向学生学习。从知识的储备上来说,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更新换代,需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分析,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我们小时候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如果还用旧观念待人处事,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涂老师,看别的同学都跟您特别亲近,不像师生,更像是哥们、朋友,感觉很好,我从来没有这样过的感觉。我以后能不能也像其他同学那样?”学生“不忘初心”说。
“可以啊!”
“太开心啦!那我以后就叫你涂爹爹啦!”“不忘初心”很激动。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是老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看来,“老师”、“家长”、“朋友”、“学生”等,这些不同的角色,我还要继续当下去。
温馨提示:涂涂老师新作《爱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记》,已经正式出版,读者可至京东商城、天猫购买。
集体购买可联系:
河南巨光图书文化有限公司,联系人:陈华,电话: 0371-68202160;QQ:924375329
帐号:246805184846;开户行:中国银行郑州新区支行转经四支
涂涂老师简介:
涂俊礼,昵称“涂涂”,197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思政专业,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市卫生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德育高级讲师。曾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