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春期学生难管,职业院校学生甚之,因此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在一所职业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叫“涂涂”的老师,却把班主任当事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以“亦师,亦父,亦友,亦生”为角色定位,以爱心和智慧管理班级,以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为价值旨归,方法朴实有效,深受学生好评。因锐取智慧教育暂停推送,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启用“涂涂老师德育工作室”微信公共平台,继续刊登“跟着涂涂老师学带班”专栏,敬请关注。
持经达变 不管是管
嬉笑怒骂皆为管理手段
“涂老师,你在办公室吗?这几个学生我管不了了,你来管吧!”电话那头,传来了学生的哭声。
“我在办公室,请您带她们过来找我吧。”
“早上进班查自习,发现她们几个迟到,我请她们出来想问问情况。没想到一出教室门,她们几个就不愿意了,说我针对她们,故意找她们的茬。说着说着哭开了,我一看很生气,就吵了她们。”一进门,L老师简单介绍了情况。
“今天早上迟到的,又不是只有我们几个。”“老师为啥不叫别人,就叫我们!”“这不是专门针对我们吗?”还没等L老师说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有一个叫“Ww”的学生尤其委屈,边哭边说。
“这样吧,我看‘Ww’最委屈,就请‘Ww’留下来先说,你们两个在外面先等一会,好不好?”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学生聚在一起,情绪容易相互影响,不利于矛盾解决。因此,我提出建议。
“好啦,请你先说说吧!”看到其余的两个走出办公室,为了减轻她的压力,我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与她说话。
“今天还有其他人迟到,他都没有批评,老师就是专门针对我们三个。”“Ww”边哭边说,“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没想着迟到。洗脸的人有些多,出寝室门有些晚。然后到食堂买些饭,没留意时间,晚到了一会,被老师逮着了。然后就叫我们出来,我们有些不服气,就吵了起来。”
听着学生叙述事件过程,我没有打断她。作为老师,认真倾听学生叙述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作为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其心扉轻易不会向老师打开。因此,能说给老师听,本身就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在倾听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认真观察,不断回应,刺激学生说话的欲望,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即使有些话她说的明显不对,也不需要马上纠正她,甚至还可以用微笑或者语言鼓励她继续往下说。马上纠正,不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还势必会打断其说话。而鼓励她继续讲下去,不但可以给她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意见的机会,还可以暴露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听得出来,今天你们起的很早,与过去相比,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等“Ww”停了下来,我一开口就先表扬了她。面对明显犯了错误的学生,先肯定其优点,可以拉近与她们心灵的距离。这样等老师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时,她们就会减少抵触心理,从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意见和建议。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位班主任老师去查寝室时,你们几个还在蒙头睡大觉。尽管各有理由,但没有请假是基本事实。后来听同学们反应,别的同学扫地,你们中有的人就站在旁边看,连笤帚都不摸。这一次就是因为你们寝室有些同学缺乏纪律观念,卫生脏乱差,L老师才决定对你们寝室进行调整。昨天下午,L老师在我办公室召集你们寝室全体同学开会。对了,昨天好像你没有看到你。”客观地说,这几个学生平常在校表现一般,借用一个班主任的评语,属于“蒸不熟、煮不烂”型的。
“我有点事,没有来。”
“奥,是这样。那你说,昨天没有见到你,今天老师有没有可能去教室找你?”
“有。”
“既然知道老师有可能今天去找你,就没有想着遵守纪律,提前进教室?假如老师进了教室,看到你们正在那里上早读,还会生气吗?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知道老师在抓纪律,还故意往枪口上撞,你说你们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
“你说老师是针对你们,那我请问你,假如你是班主任,两个学生迟到了,一个是经常违反纪律的,一个是一贯表现不错偶尔迟到一次。你说你先批评哪一个?”我引导她换位思考。
“从教室出来以后,就说老师是针对你们,还哭开了,就那么委屈?你们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心态?难道不是你们违反纪律在先,老师才批评你们的吗?找你们谈话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是关心你们,爱护你们,是想督促你们好好学习,不是老师吃饱了没事干。难道你们希望老师不管你们、不问你们,把你们当空气?”
“我知道我们做的不对。如果L老师也像您这样好声好气地给我们说,我们也不会有意见。”说完,她看了看L老师。
“我就烦人哭,给受多大委屈一样!有话好好说,哭啥?就不能惯这毛病,越哭我越吵。”整个谈话过程,L老师都在旁边坐着,他接着话茬。
“L老师非常有责任心,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我们5班的表现非常好,无论是学习纪律,还是生活卫生,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办对口升学辅导班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复习。老师管严一点,是为大家好,你们要理解他。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好好学习考大专吗?难道你是来这里躲实习的?尽管每一个老师的管理方式不一样,但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同学们好,不会故意找任何同学的麻烦。”
“外边的两个同学,也请一块进来吧。”看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情绪也平稳了,就把在外边一直旁听的两个同学也请了进来。
“我们刚才的谈话你们在外边都听到了,现在请你们两个说说想法。”能说服最激动的,相信其他人经过这么久的旁听和反思,也已经有所体悟。
“我们迟到做的不对,我们已经知道错了。”“我们就是希望L老师也给我们好好说,别发那么大脾气。”两人说完,看了看L老师。
“我这脾气不好改了。”看到她们都认了错,L老师也不那么生气了。
“其实,来到南校区以后,L老师的脾气已经改了很多了。你们都是幸运的,L老师这么负责任,对大家这么关心。”这时候,手机响了,李老师出去接了个电话。
“你们给我老实交代,既然起那么早,为什么到最后还迟到了?”
“都是等‘小可爱’等的,她起的晚!出楼门时已经快迟到了。”“Ww”说了实话。怪不得她最委屈,起了个大早,因为等同学,却赶了个“晚集”。
“我也不瞒你们几个,我已经给L老师建议,既然你们不愿意让管,以后就不要管你们了。只需要把你们违纪的情况记录下来,到时候对照《学生手册》,犯到哪条说哪条就行了。”
“涂涂老师,您就是个笑面虎。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小可爱”向我提出抗议。
“不能!别给我这儿在这耍贫嘴了,快去找L老师老老实实认错吧!”
看到她们三人走出办公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确,现在有的学生太难管了!简直就是“蒸不熟,煮不烂”。面对这些“蒸不熟,煮不烂”,有些甚至连家长都管不了的学生,究竟应该怎么管?不少班主任为此而苦恼。
一个叫“柠檬”的班主任给我留言,“干啥事我总想给他干好,进班很勤,也思考对策,但是不奏效。有时候半夜醒了,还在想怎么治班里的‘恶势力’。”回想我1995年第一次当社区医学专业321班班主任时,也是这样。一心想把班带好,也用了不少方法,就是不奏效。有时候不但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变着法报复我。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进班查自习,正赶上期末任课教师考评。讲桌上放着学生填好的测评表,我路过时无意间瞄了一眼,发现我的分数特别低。当时我上的课是《医学伦理学》,虽说我是师范专业,不是学医出身,但学习能力还算可以,自学了不少医学知识。再加上年轻,工作积极性高,备课上课也很用心。上课过程中,没听课代表反馈说学生有啥意见,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发生什么冲突,自我感觉几个班的学生还是挺喜欢上我的课的。现在在我自己当班主任的班,竟然出现这样的测评结果,让我很意外。
我停了下来,索性把测评表从上到下翻看了一个遍。测评表是无记名的,我发现从上到下10张表都是一个笔迹,很明显,是一个人填的。看到我脸色越来越难看,班长“曹操”走了过来。
“表拿过来就被‘Zg'抢走了,他说他一个人替大家填。”
“你看看他填的什么?”
翻着这填好的10张表,“曹操”也越来越不安。表上其他老师的测评结果都相对比较客观,唯独我这个班主任,分值全部比较低。
“老师,要不改一下或者再要10张表,按要求找10个同学重填一下?”“曹操”建议。
“算了吧,就这交上去吧。”当时,我年轻,刚参加工作,要面子。心想,“吃亏就吃亏吧,毕竟是自己工作没做好,不想张扬。”这事要是搁到现在,我会主动找到测评老师说明情况,请测评老师亲自到班级主持,重新测评一次。毕竟,不管分高分低,一个人填完全部测评表,既不符合规矩,又剥夺了其他同学的权利。不但对任课老师,就是对其他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这个“Zg”,我曾因为冒名签批假条的事批评过他。有一次,大门口值班老师拿来几张假条让我鉴别,“涂老师,你看这几张假条是不是你签的?”我拿过来一看,请假条上的批准意见写的是“准,涂,年月日”。
“这不是我签批的,应该是有人伪造的,我回去查一下吧。”
我当时签假条的习惯是,“同意,涂,年月日”,这几张假条却写的是“准”。到班里一问,是新上任的学生干部“ZG”做的“好”事。我十分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觉得他做错了,我就应该批评他。根本没有想到要顾及他的面子、维护他的自尊和照顾他的工作积极性等等。我认为自己做的无比正确的事,却对学生造成了伤害,以致于他要报复我。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现在想来,老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出口恶气,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如果仅仅是为了出口恶气,那不用讲究方式方法。如果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口服心也服,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
管理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在“百家讲坛”上讲授《易经》道理时指出,“我觉得《易经》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四个字,也是中华文化里面最可贵的四个字,叫做‘持经达变’”;“弄懂了不变的,才能把握变化的,并且能把纷繁万象的变化简单化,把看似简单的周密化,这就是‘持经达变’。只有‘持经达变’,才不至于在看似简单的阴沟里翻船,才不至于在纷繁万象前昏头”。
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由于每一个学生思想各异,其身上都打上了成长背景的烙印,所以外在表现可谓纷繁万象。因此,班主任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圆满,也只有“持经达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经”就是爱,“蒸”,“煮”,“捂”等都是手段,需要因人而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用爱心对待学生,在对学生的爱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变化教育方法。换句话说,班主任所采用的一切教育手段都必须具有教育性,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就是“持经达变”。
从“持经达变”的视野分析, 面对有些“蒸不熟,煮不烂”的学生,为什么非要“蒸”,非要“煮”呢?也许我们用爱“捂捂”就化了。假如是现在遇到这种事,我会把他叫到办公室,用最不伤害他自尊,而他又最能接受的方式批评他。我也许会笑着告诉他,“知道你心疼老师,想替老师做点事。”我也许还会说,“不是我说你,你要仿造,也用点心,我平常是这样批的假吗?我看你这水平可不咋地,连个坏事你都不会干!你还会干啥?”
在班会上提起这事,我也许会说,“‘ZG’老师心疼我,替我签了假条,让学校发现了,看来他签的不管用。以后,谁要是心疼我,还可以继续找‘ZG’老师签啊!”在轻松的调侃中,事情就圆满解决了。下次,保证不会有下次。
“今天下午早退的学生,星期一请主动来我办公室喝茶。”周五下午,有个别学生喜欢早退,我们安排各班进行严查。面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喝茶”已经成了我批评学生的“昵称”。
“唉,这回跑不了,早退。保持了一个星期,星期五打破了坚持!” 一个名叫“Romantic Sweet”的学生在群里回应。月考之后,他反省很深刻,坚持了一星期没有违反课堂纪律,然而在周五最后一节,没能坚持住。
“北风吹” ,“风往悲吹”,“大雪往北吹,你早退的好干脆!”QQ群里,几个学生跟着调侃。
“(苦咖啡),老师就像大风往北吹,吹痛我们的悔恨泪。离开学校,那时烈风满天吹,可惜我连头也没有回。如今早退的人还有谁,是否有人检讨过自己,是否有人陪我去喝涂涂老师的苦咖啡。我想着我的错,我想着我的悔,我想着我不该早退。喝茶滋味,让我回味,以后不早退也许还能救回……” “Romantic Sweet”随手发了一段改编的歌词,心中的懊悔跃然纸上。面对这个已经知错的学生,“不管是管”,既然目的已经达到,我就没有必要再把他请到办公室批评他。我所要做的,只需要注意观察,督促他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有三个走读生经常旷课,同学们很少见到了他们。一次班里点名,发现他们又旷课了。“老师,我能说,他们几个从开学到现在,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吗?”有一个同学给我发了这样一条悄悄话。为了引起这几个学生的重视,我把悄悄话截图发到了班级群里,并且要求他们三个下午打扮一下,在班里给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周五下午提前上课,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三个学生都没有迟到。站在讲台上,他们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解释了旷课的理由。
“老师,‘Anesthesia’腿不是骨折了嘛,他妈妈还没来,我们三个在照顾他。”他们口中的 “Anesthesia”是1班学生,因车祸受伤住院。
“这么说,你们三个还是在学雷锋做好事,我是不是得表扬表扬你们?”
“老师,表扬就不用了。下次我们有事提前请假,不会再旷课了。”
“没事,你们愿意旷课就接着旷课吧。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心疼老师,不愿意用请假来麻烦老师。说到这,老师还得谢谢你们呢!反正你们也不是来学习的,我查了一下《学生手册》,你们离开除的节数还早着呢!”
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三个学生比较守规矩。有时候我在教室看见他们,还故意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逗逗他们。
“哎呀,来啦?今天不忙了,怎么有空来上课啦?”
“老师,这一段我们可乖啦,每天都按时来上课。”
“是不是?我看就是挺用功的。今天上什么课,是数学吗?”当时上的是语文课,看到他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数学书,就故意问他。
“老师,这是别人的书,不是我的。”
“别人的书怎么在你面前?上语文课看数学书,我说你的数学成绩怎么不理想,原来你的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我调侃道。有些学生基础比较差,个别科目确实学不会,能坐到教室里已属不易。再不让玩手机,不让说话,你说让他们干啥?
“高考是以总分论英雄的,只要总分高,就能考上大学。英语课堂上,你要实在听不懂,你可以看语文,只要别浪费时间就成。”有一天课前,我进班强调课堂纪律,教英语的C老师的正好也提前进了教室。
“可以,可以。”听到我这么调侃,C老师笑着接话,”这黑板上的单词,有些学生可能只认识ABC。”
“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为了促进其成长和进步。然而,面对实在学不会的学科,有时候“不管”,甚至鼓励学生适时放弃,实属无奈。班级管理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管是不管,不管是管”。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管的越多,问题越多。“管”法不当,达不到教育目的,“管”与“不管”一个样。如果效果适得其反,“管”了还不如“不管”。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嘻笑怒骂”都是管理手段。“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路上碰到,网上偶遇,随意聊几句,指出其问题所在,效果不亚于甚至还要强于办公室的正式谈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契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看似“不管”的“管”,说不定就是最好的“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有时候我们一点也急躁不得。毕竟,无论成绩好坏、无论表现优劣,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学生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不能看着这一颗怒放了,那一颗还没有动静、甚至枝杈丛生就着急。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该除草的除草,该施肥的施肥,该剪枝的剪枝,能陪伴着他们慢慢长大,也是一种幸福。
温馨提示:涂涂老师新作《爱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记》,已经正式出版,即日将公布购买方式,敬请留意。
涂涂老师简介:
涂俊礼,昵称“涂涂”,197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思政专业,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市卫生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德育高级讲师。曾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